检查前准备: 扫描腹部需禁食禁水4~6小时,如行MRU检查需憋尿。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 体位:(1)仰卧位,足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心,双手上举,两手臂交叉抱头(注双手不要交叉为环路)。(2)观察患者胸前肋下区域呼吸幅度最明显的位置,安置呼吸门控,使其显示的呼吸幅度波形超过上下位置的30%,而后训练患者的呼吸规律及屏气,一般在患者呼气末屏气(如患者在此时刻屏气不理想,在其他时刻屏气也可,对图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呼吸波及呼吸频率说明: 在编辑每次门控采集序列时需更新呼吸频率(Update Rate,注:呼吸频率会影响TR值及最大扫描层数),根据呼吸波中的“RESP”提示的呼吸频率选择适当的呼吸间隔“Respintervals”。当RESP小于等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当RESP大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3,当RESP小于12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并适当的增加回波链的长度(20左右),可增加扫描层数。 肾脏扫描技术 定位位置:定位于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 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必要时加扫矢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 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进行大FOV扫描,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能加快扫描速度及改善EPI序列图像的对比度。 校准扫描序列与所有BH序列需在同一时相扫描,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伪影。 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断面:BH AX LAVA MASK,横断面T1加权LAVA序列,屏气较差者可选用自由呼吸的T1WI SE序列。 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定位,一般采用纯的横轴位。扫描范围包括肾脏上下极,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添加上下饱和带,减小血管搏动伪影。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抑脂方式为Special(GE,其他厂商设备相似)。 使用较大的FOV防止卷积伪影(超过解剖的25%),并使用ASSET(加速因子不宜过大)技术,缩短扫描时间。 如扫描时间较长,可增加带宽,减少扫描层数,减小相位编码数等措施。 频率编码为左右。 横断面:Rtr AX T2 FS FSE,横断面门控T2脂肪抑制序列,呼吸不均匀者可选用屏气FIESTA序列代替,但FIESTA序列对于一些小结节病变,检出率较低。 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定位。扫描范围左右肾上下极,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对于 RTr序列,需要更新呼吸频率,如果如果频率在小于24时,需将呼吸间隔改到2,当呼吸频率小于12时,建议适当的增加回波链长度(但会影响最大扫描层数),如果呼吸频率大于24,需将呼吸间隔改为3。 为了消除血管的搏动伪影,需添加上下饱和带,并添加NPW。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 使用较大的FOV,使用ASSET可改善图像质量及加快扫描速度,Phase FOV=1。 对于FS的脂肪抑制,需要添加局部匀场,如磁场不均匀会导致脂肪抑制效果欠佳。 横断面:AX DWI RTr,横断面门控弥散加权序列 复制RTR AX T2 FSFSE的定位线 对于 RTR序列,需要更新呼吸频率,与RTR AX T2 FSFSE的调节方式相同。 为了消除血管的搏动伪影,可添加上下饱和带。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 使用较大的FOV,可使用部分Phase FOV缩短扫描时间。 腹部扫描B值不宜过大(一般在600~800),腹部解剖结构复杂,磁场不均匀,需添加局部匀场。 建议使用ASSET减小EPI的变形,但为保证信噪比,不建议使用PURE技术。 横断面:BH AX T1 DUAl,横断面屏气同反相位双回波序列 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定位。扫描范围包括肾脏上下级,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FOV需大于解剖25%,可根据病变可适当的调整层厚及间距,使用ASSET可缩短扫描时间,可使用部分Phase FOV缩短扫描时间。 调整TR可缩短扫描时间。 频率编码为左右。 冠状位:BH COR 2D FS FIESTA,冠状面FIESTA脂肪抑制序列 在横断位和矢状位定位,扫描范围包括左右肾脏,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添加上下饱和带,减小血管搏动伪影,需在右肝位置添加局部匀场,减小磁敏感伪影。 频率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 使用较大的FOV(一般需超过解剖范围25%)防止卷积伪影,并使用ASSET(加速因子不宜过大)技术,使用部分PhaseFOV、增加带宽、可缩短扫描时间。 如扫描时间较长,可使用分多次屏气扫描完成。 如使用脂肪抑制技术信噪比较低,可不使用脂肪抑制,直接使用BH COR 2D FIESTA。FIESTA序列对比度为T2/T1加权图像,该序列对磁场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尽量调整TR为最短,减少频率编码数等措施。 增强扫描 横断面:BH AX LAVA C++,横断面T1加权LAVA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 复制BH AX LAVAMASK定位线。 注射药物后在15-20S(此时间为K空间顺序填充方式的开始扫描时间,非K空间中心优先填充的开始扫描时间(扫描时间自己琢磨)开始扫描动脉期,在55S左右扫描门脉期(此时间为K空间顺序填充方式的开始扫描时间),前两期扫描完成后,可扫描BH COR LAVA C++序列,而后再扫描第3期延迟期,延迟期在3min左右扫描。 添加上下饱和带,减小血管搏动伪影。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抑脂方式为Special(GE)。 使用较大的FOV防止卷积伪影(超过解剖的25%),并使用ASSET(加速因子不宜过大)技术可缩短扫描时间。 如扫描时间较长,增加带宽,减少扫描层数,减小相位编码数可缩短扫描时间。 冠状位:BH COR LAVA C++,冠状位T1加权LAVA增强扫描序列 在横轴位及矢状位上定位,范围包括整个肾脏及病变范围。 此序列在BH AX LAVA C++前两期轴位扫描完成后扫描,该序列完成后再行第3期BH AX LAVA C++的延迟期扫描。 添加上下饱和带,减小血管搏动伪影。 频率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抑脂方式为Special(GE)。 使用较大的FOV防止卷积伪影(超过解剖的25%),并使用ASSET(加速因子不宜过大)技术,可缩短扫描时间。 如扫描时间较长,增加带宽,减少扫描层数,减小相位编码数可缩短扫描时间。 肾上腺扫描技术 肾上腺扫描方法及序列与肾脏类似。 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 定位位置:中心于剑突与耻骨连线中线。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 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进行大FOV扫描,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能加快扫描速度及改善EPI序列图像的对比度。 校准扫描序列与所有BH序列需在同一时相扫描,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伪影。 频率编码为前后。 BH COR 2D MRU 屏气二维MRU斜冠状位序列 在横轴位及冠状位上定位,采用厚层模块扫描,层厚50-70mm,FOV为30~35cm左右,范围上包括肾脏,下包括膀胱° 在冠状位上由左向右定位,每个肾脏扫描5层左右,在横轴位上定位线定于肾盂的走形,分多次屏气扫描完成。 频率编码为上下,使用重T2成像(TE>600,TR>6000)及脂肪抑制技术。 Rtr COR 3D MRU 呼吸门控三维MRU序列 在横断位和矢状位定位,范围需包括肾脏及膀胱的上下及前后范围。扫描范围包括肾脏、膀胱、输尿管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对于 RTr序列,需要更新呼吸频率,如果如果频率在小于24时,需将呼吸间隔改到2,当呼吸频率小于12时,建议适当的增加回波链长度(但会影响最大扫描层数),如果呼吸频率大于24,需将呼吸间隔改为3。 为了消除血管的搏动伪影,需添加上下饱和带。 频率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层厚1.0-2.0mm,无间距,抑脂方式为Special。使用较大的FOV,使用ASSET可改善图像质量及加快扫描速度,使用部分Phase FOV可缩短扫描时间。 使用重T2成像(TE>600)及脂肪抑制技术。 图像要求: 1.不做单独的MRU成像,需结合平扫或3D增强扫描。 2.无明显呼吸运动及血管搏动伪影。 3.扫描需包括双侧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常规扫描序列推荐: 常规肾脏扫描序列: BH AX LAVA MASK RTr AXDWI RTr AX T2 FS FSE BH COR FS 2D FIESTA BH AX T1 DUAl。 增强序列: BH AX LAVA C++(3期) BH COR LAVA C++ 必要时增加SAG序列。 肾脏扫描技术参数推荐: 2D 横轴位层厚4.0~5.0,间距=<层厚20%,,矩阵>=288*224,FOV 30~40MM。 2D 冠状位层厚4.0,间距=<层厚20%,矩阵>=288*224,FOV 30~40MM。 造影剂0.1mmol/KG或ml/10KG,速率2.0~3.0ml/S。 肾上腺扫描参数推荐: 肾上腺扫描方法及序列与肾脏类似,区别在于需适当减小层厚及层间距。 2D 横轴位层厚=<4.0,间距=<层厚10%,,矩阵>=288*224,FOV 30~40MM。 2D 冠状位层厚=<4.0,间距=<层厚10%,矩阵>=288*224,FOV 30~40MM。 造影剂0.1mmol/KG或ml/10KG,速率2.0~3.0ml/S。 常规尿路成像: 常规MRU扫描序列: BH AX T2 SSFSE BH COR 2D FIESTA BH 2D MRU Rtr 3D MRU MRU扫描技术参数推荐: 2D MRU ,FOV 30~35CM,模块层厚50~70MM。 3D MRU ,FOV 30~35CM,层厚1.0~2.0MM,层间距0,矩阵不小于384*224,造影剂0.1mmol/KG或ml/10KG,速率2.0~3.0ml/S。 本平台所登载的内容全部来自网友或收集于网络,旨在于传播更多知识的目的,磁共振之家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作出删除处理!更多知识,请登录www.mrihom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