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磁共振对比剂的目的: 通过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通过影响质子的驰豫时间间接的改变组织的磁共振信号强度,增加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更清楚的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为疾病的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动态增强扫描可获得随着时间的变化感兴趣区域组织的血供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磁共振对比剂分类: 根据磁特性:顺磁性、超顺磁性、逆磁性和铁磁性对比剂。 根据对信号强度的影响:阳性对比剂和阴性对比剂。 根据对驰豫的影响:T1加权对比剂和T2加权对比剂。 根据其生物分布特点:特异性对比剂(非肾性对比剂,肝脏应用较多)和非特异性对比剂(肾性对比剂)。 非特异性的离子型细胞外液顺磁性钆剂是磁共振增强扫描中最常用的对比剂。钆剂为螯合物,在一定剂量内能明显的缩短T1驰豫时间(阳性对比剂作用),但随着剂量的增大缩短的T2驰豫时间将大于缩短的T1驰豫时间(阴性对比作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钆喷酸葡胺(Gd-DTPA)及钆特酸葡胺(Gd-DOTA)。下面以常用的Gd-DTPA为例。 非特异性对比剂在静脉注射后分布于细胞外间隙,不能进入细胞内,且不能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当血脑-屏障受到破坏时对比剂将渗出进入脑内,最后由肾脏排出。 对比剂不良反应: 虽然磁共振对比剂相对于碘对比剂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在临床应用中也有发生。 ![]() 对比剂还存在肾毒性的风险,在此不讨论,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报道。 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注射对比剂前仔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对高危人群进行密切的观察,严格筛查不能同时给药的被检者。 对于给予对比剂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被检者注射对比剂后应留置观察至少15min(75%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在15min内发生)。 给予对比剂后如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对于轻度的反应无需特殊的处理,可适当的休息,给予吸氧等,对于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呼救临床医师参与相关的评估处理,同时相关医护人员应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 1.评估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给予吸氧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球囊通气 3.如心脏骤停——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4.评估实际情况——必要时给予急救药品 肌注:肾上腺素 镇静:氯丙嗪、安定 气管痉挛:氨茶碱 5.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 对比剂注射方式: 手推:速率较低且不稳定,时间不好把握,能满足常规部位的增强扫描,不利于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及团注扫描。 高压注射器注射:能弥补手推方式的不足,但增强患者较少时不方便。 对比剂使用剂量及速率: 成人:0.1mmol/KG或0.2ml/KG,儿童半剂量。 速率:常规部位手推即可满足要求,如动态增强扫描要求大于2.5ml/S,血管成像及灌注要求大于3.5ml/S。 具体的使用可参考相应对比剂的说明书 ![]() 上图为XX药业-钆喷酸葡胺的相关说明 对比剂的渗漏: 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如高粘度、高渗透性的对比剂一旦漏于血管外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毒性反应,如刺痛,细胞脱水,组织缺血等,轻者会造成患者皮肤红肿、刺痛、水泡、知觉消失等,重则会造成组织的溃疡坏死及功能障碍。 对比剂渗漏后的措施: 1.立即停止注射,必要时在不拔针的情况下进行回抽。 2.使用50%的硫酸镁超过渗透面积的局部湿敷,或使用水胶体敷料敷于刺痛部位。 3.使用冰袋冷敷可减轻疼痛及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其损伤程度。 4.使用地塞米松2.5mg,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5-10ml环形封闭超过渗透面积区域。 5.如发现渗漏在48h内禁止热敷,可抬高受累部位及制动以促进外渗对比剂的吸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阅读 浅谈MRI的增强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