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MR常规扫描技术 *线圈:头颅专用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扫描部位尽量靠近线圈中心,头部用海绵垫固 定。 *定位位置:双眉中心连线。 *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矢状位:以冠状位和横断位作为参考定位。在横断位上与大脑纵裂平行,在冠状位上定位线平行于大脑正中矢状面;。扫描范围根据病变大小而定,包括整个垂体范围。 *层厚一般3mm,建议FOV大于18,以增加信噪比,一般扫描9层就足够了。 *使用高分辨率扫描,并使用NPW。 *添加左右饱和带以减轻血管伪影。 *冠状位:以矢状位和横断位作为参考定位。在横断位上与大脑纵裂垂直;在矢状位上定位线与垂体柄的走行方向一致,或者垂直于垂体窝。包括整个垂体范围。 *层厚一般3mm,建议FOV大于18,以增加信噪比,一般扫描9层就足够了,较大病变时,适当增加层数。 *添加前后饱和带以减轻血管伪影。 *使用高分辨率扫描。 *动态增强:以冠状动态增强扫描。包括整个垂体。 *通常4-5层,不能超过参数要求的最大层数。 *先扫描一蒙片作为对比参考,暂停,注射对比剂(6ML即可)后5S后,开始扫描,连续扫描7个时期。得到的图像用后处理工作站Functool SERvice 处理。 ![]() ![]() ![]() ![]() |